游戏里玩数学怎么玩好

  方块熊数学思维   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学数学!   随着疫情肆虐,许多宅在家中的家长孩子们,渐渐从“哇终于假期了好开心”状态,过渡到了“怎么又双叒叕是假期啊”的崩溃。   尤其是带低龄孩子的家长们,孩子连网课都没得上,闲来无事只能在微博上打卡#玩孩子#   “新的一天来临了,今天又该干点什么呢?”   铛铛铛,为了让各位家长们疫情在家不被“憋坏”,熊妈为大家整理了38个计算启蒙亲子游戏,足不出户就可以和孩子玩翻天!   01   练习能力:一一对应   1.把鸡蛋放进杯子里   首先拿6个西餐鸡蛋杯和8个玩具鸡蛋。   ps:当然啦,这项游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比如可以用一次性纸杯替代鸡蛋杯;颗粒积木、乒乓球也可以替代鸡蛋!   然后向孩子提出要求:每个鸡蛋杯里都要放一个鸡蛋,让孩子拿出对应的鸡蛋!   很多没有基础的小朋友对数字“6”没有概念,不能一下子想到把6个鸡蛋杯装满需要6个鸡蛋。   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引导孩子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即一个鸡蛋杯装一个鸡蛋,挨个装满。   这项活动还可以延续:   比如让孩子把鸡蛋取出来放到一边,然后增加或减少鸡蛋杯的个数,再重新让孩子挑出鸡蛋的数量。并且让孩子示范他思考的过程,带着你做一遍!   2.黑白棋子找朋友   把一堆黑白棋子混合在一起,让小朋友来判断:是黑子多,还是白子多?   这对于启蒙期孩子,尤其是数数能力比较薄弱的孩子来说,可是个难题!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让我们一起来给黑白棋子找朋友吧!”   然后引导孩子让黑子和白子一一对应,这样就能判断黑白棋子的多少了!   一一对应后,哪个棋子多一目了然咯!   3.把汽车开到停车位里   很多小朋友家里都有玩具车(玩具娃娃、积木也可以代替)。   可以拿几辆玩具车给孩子,让他在白纸上画出和玩具车一样多的停车位吧!   什么?玩具车太多孩子搞晕了?   别急别急,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到匹配原则“一一对应”啦!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每画一个停车位,就开进一辆小汽车!   4.让孩子来发牌吧!   特别小的孩子可能还并不会玩牌,不过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这个,目的是玩牌过程中的“发牌”过程。   和孩子玩牌时,可以让孩子发牌,并且要求两个人牌的数目一样多!   这时,孩子就要考虑怎么样使得牌一样多了,或许一一对应是个好方法?   这个游戏还可以升级,让孩子同时发三个人的牌,要求牌的数目一样多!   5.生活中更多一一对应   除此之外,生活中也可以让孩子接触更多匹配活动。   比如一个杯子匹配一根吸管;   一只碗匹配一把勺子;   两只脚丫匹配两只袜子;两只手匹配两只手套;一个小朋友匹配一顶帽子等等。   02   练习能力:数-数对应   6.彩色毛毛虫   【材料】:卡纸、笔、剪刀   【游戏准备】:在卡纸上画出毛毛虫,并在毛毛虫的身体上标出数字;用剪刀剪出彩色卡纸片,并且标出数字。   游戏的准备工作,家长们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完成。然后对孩子说:“我们一起给毛毛虫上色吧!”   引导孩子找出数字一致的彩色卡纸片,放在毛毛虫的身体上,把毛毛虫变成彩色的!   7.晾衣夹卡片   【材料】:晾衣夹、卡纸、笔   【游戏准备】:找出一些晾衣夹,在它们身上标出不同的数字;在卡纸上画出格子,也标出不同的数字。   接下来,家长就可以带领小朋友一起为晾衣夹寻找“数字家”了!   每匹配到一个数,家长可以让小朋友大声喊出来匹配到的那个数字,加深记忆!   【进阶玩法】:   对于年龄更大一点的孩子,这个游戏也可以使用进阶玩法,让孩子找出更多的匹配方法!   比如:数字“3”还可以用“1”和“2”来匹配。这里还涉及到了数的拆分知识点,我们未来还会专门针对数拆分知识点进行训练。   8.停车场   【材料】:玩具小汽车、卡纸、笔   【材料准备】:在玩具小汽车上标上数字;在卡纸上画出停车位。   如果家里没有那么多小汽车的小朋友可以用孩子喜欢的玩具代替,如洋娃娃、乐高积木等等。   准备好一切以后,和孩子说:“我们来把小汽车停到他的车位吧!”   甚至家长还可以用纸盒为孩子做一个真正的“停车场”,会大大提高孩子兴趣哦!   纸盒版   →   【进阶玩法】:停车游戏对于孩子来说已经太幼稚了?别担心,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调整!   让我们把停车场其中一个车位的号码遮住,再问孩子:“这里应该停几号小汽车?”可以引导孩子了解“相邻数”的知识点。   继续深化下去,还可以教孩子按照顺序、倒序来停放汽车,练习了“数序”的知识。   9.小木棍归位   【材料】:雪糕棍、笔、一次性纸杯   【材料准备】:分别在雪糕棍和一次性纸杯上标出数字。   好了,接下来就可以和孩子玩一个让雪糕棍归位的游戏了:把相同数字的雪糕棍放入对应的纸杯中!   家长们可以准备较多的雪糕棍,增加难度。   在游戏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说出数字:“这是几?”   同样的,这也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游戏,家长可以把纸杯换成纸袋、纸盒,对游戏核心玩法没有影响。   魔改版   →   10.纸牌匹配   【材料】:一副纸牌   纸牌是一种非常适合给孩子数学启蒙的教具,尤其是在数-数匹配的这方面。   单人玩法:你可以让孩子把相同数字的纸牌归类。   多人玩法:你也可以和孩子进行游戏互动。比如抽出一张纸牌“4”,让孩子在牌堆中找出数字“4”的其它纸牌。   等孩子熟悉游戏规则后,还可以和孩子进行一个小比赛:谁先找到“4”,就在找到的同时大喊一声:“4!”谁就赢了这局!   03   练习能力:数-量匹配   11.数字串成串   数量匹配,数物对应,可以说这是生活中最最最常见的可以锻炼孩子数数能力的游戏了。   你只要拿一套数字卡片(或者说一个数字),让孩子拿出对应数目的任何东西(糖果、玻璃球、玩具、硬币等),就是一个数量匹配活动。   那么,在这里助教就挑选一些相对具象、可以让小朋友动手参与进来的游戏吧!   不过,在游戏的过程中,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这点:   孩子拿对应数量的物品时,让小朋友同时点数(一边口头数着一边拿);如果孩子只是默默拿物品,家长一定要跟着说出数字!   好的,那么让我们开始吧!   串珠串成排   【玩法】:穿串珠,让孩子亲自动手,直观纵向感受数量的增减!   【进阶玩法】:等孩子穿好串珠以后,可以拿走数字卡牌,让孩子为1-10不同数量的串珠排序。让孩子发现相邻数量之间“多一个”或“少一个”的规律。   数字套皮筋   【玩法】:在雪糕棍上写下数字,然后用不同数量的皮筋套上去!   【进阶玩法】:等1-10的皮筋套好以后,可以任意拿走其中一根雪糕棒比如“5”,问孩子这里应该是数字几?以加强孩子的数序练习。   乐高搭楼梯   【玩法】:家里有乐高或是立方体积木的小朋友,可以搭一个数字楼梯!   【进阶玩法】:如果家里的积木够多,还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标出奇偶数列,为孩子未来的奇偶数认知打下基础。   西瓜和西瓜籽   【玩法】:用笔画出西瓜轮廓(如果孩子喜欢涂画,还可以为西瓜填色),然后按照数字卡牌的数字,往西瓜轮廓里摆放一定数目的“西瓜籽”!   (西瓜籽可以是玻璃球、积木块,也可以直接画上去)   【进阶玩法】:拿掉数字卡片,家长可以对小朋友说:“在这片西瓜里放比4少、比2多的西瓜籽!”然后和孩子一起思考,几颗西瓜籽能符合这个条件。这种玩法能加深孩子对数序、相邻数的概念。   12.数-量“连连看”小游戏   比起上一部分的数量匹配游戏,这一部分的游戏更偏向于练习,通过不同好玩有趣的题目形式,来让孩子对数量匹配更加熟悉!   衣服巧搭配   【材料】:不同颜色的卡纸、笔、剪刀   【准备】:在卡纸上画出上衣和裤子,在上衣上写数字,在裤子上画出相应数量的圆点。   【玩法】:写着数字“3”的上衣应该搭配几个圆点的裤子呢?快让小朋友们根据数字搭配上合适的裤子吧!当然啦,我们也可以根据圆点数量找上衣哦~   披萨拼图   【材料】:纸盘、卡纸片、笔   【准备】:把两张圆形卡纸分成六等分(或者更多),一个写上数字,另一个画出相应数量的圆点。   【玩法】:将数字和圆点数量对应拼在一起,完成这幅披萨拼图吧!   纸杯蛋糕连连看   【材料】:不织布或者卡纸   【做法】:在卡纸上画出纸杯部分,写上数字;在另一半卡纸上画出蛋糕部分,标出数量原点。   【玩法】:将数字和圆点数量一样的纸杯和蛋糕拼在一起,看看哪个小朋友完成的蛋糕最多!   这类型“连连看”的游戏,都是用各种好玩有趣的东西承载着“数”与“量”,让孩子进行对应匹配,激发孩子兴趣,家长们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奇的“连连看”形式哦!   04   练习能力:数拆分   13.数一数手指   让孩子练习“数拆分”,尤其是10以内的拆分,手指是最方便的教具了!   让孩子数一数自己的手指数量。   合起来一部分手指,问问孩子:合起来多少根手指,而伸开的又是多少根手指?   当孩子说出答案时,告诉它:“原来10根手指还可以分成3根手指和7根手指!”   试着做做10根手指另外的拆分方法吧!   14.串珠游戏   【材料】:串珠、线   【玩法】:用串珠穿出一条漂亮的长串,然后来回拨动串珠来练习孩子数的拆分吧!   比如做一条总数为10的串珠,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以下几种拆分方式。   【进阶玩法】:我们可以把一条串珠用两种颜色间隔起来,比如第一颗用红色、第二颗用蓝色,以此类推。可以让孩子进行奇偶数训练。   15.找数字   【材料】:雪糕棍、晾衣夹、笔   【玩法】:在雪糕棍和晾衣夹上分别写上不同的数字,然后和小朋友一起寻找哪些夹子组合起来可以匹配雪糕棍上的数字吧!   【进阶玩法】:可以把晾衣夹上的数字改为小圆点,让孩子在进行数拆分练习时,同时巩固加深数数、数量匹配的印象。   16.猜数盒子   【材料】:一个能盖住的盒子,5个小球。   【玩法】:在盒子里放任意数量的小球,比如5个,摇晃盒子。打开一侧的盖子给孩子看,让孩子猜另一侧有几颗小球。   如果孩子猜不到,可以引导孩子:“我放进去5个小球呢,5可以分成3和几呀?”   如果孩子能轻松猜对,可以试着增多小球的数量。   【进阶玩法】:可以拿不同颜色的小球同时进行猜球游戏,比如一共放进去3个黄球、6个蓝球,只看到1个黄球和4个蓝球,另一侧有多少个球呢?   这里就不仅涉及到数的拆分知识、还涉及到加减法应用、分析归类的综合思维能力了。   05   练习能力:奇偶数   17.积木   手拉手   【材料】:数字卡片、小颗粒积木(或者玻璃扁珠)   【玩法】:用数量对应的方法,让小朋友根据数字卡片,数出对应数量的小积木。然后按照两两一组的形式排列。   然后让孩子仔细观察,发现:   有的数字两两一组排列整齐后,没有落单的积木,是偶数;   而有的数字两两一组排列整齐后,还有一个落单的积木,则是奇数!   【进阶玩法】:通过把两组积木合并练习来加减法,发现偶数相加还是偶数;奇数相加也是偶数;而奇偶数相加则是奇数的规律。   18.串珠   列队   【材料】:串珠,没有串珠的家长可以用围棋棋盘+棋子或乐高积木代替。   【玩法】:在串珠上做数量匹配,用两种颜色的串珠间隔排列,让孩子观察规律。   孩子会发现:把每两个珠子(紫为1,蓝为2)作为一组,偶数的顶珠是2(蓝,表示两两一组没有剩余),而奇数的顶珠则是1(紫,表示两两一组有剩余)!   19.扑克牌   分类   【材料】:扑克牌   【玩法】:爸爸妈妈帮助把牌洗好,然后牌面朝下扣放,让孩子随机抽取一张,然后根据奇偶数来分类。   如果孩子反应不过来,可以引导孩子数一数牌面上的数量,然后按照两两配对的方式判断奇偶数。   【进阶玩法】:有什么能比和爸爸妈妈PK更能激发兴趣呢?和孩子一起参与游戏吧,还可以邀请孩子当裁判,孩子学习奇偶数的速度会出乎你的意料!   06   练习能力:家庭测量   20.脚丫丈量   【材料】:娃的小脚丫一对   【玩法】:游戏玩法很简单,把孩子的脚丫当做计量单位,引导孩子用脚丫丈量一个长度吧!(注意:每一步都要脚尖挨脚后跟哦)   可以是一堵墙的长度,也可以是柜子的宽度、床的长度、门框的长度等等!   这项活动能让孩子直观的感受到抽象计量单位的概念。   【进阶玩法】:除了脚丫,人的身体上还有很多计量工具!比如手指、关节、手臂等等,都可以和孩子一起当做游戏玩起来!   21.乐高测量   【材料】:乐高积木   【玩法】:熊熊玩具高还是小猴玩具高?高多少?可以引导孩子用乐高积木来把高度“量化”!   然后发现一个小兔子有3个积木高,小猴有5个积木高,而熊熊足足有7个积木那么高!   这个游戏的好处在于,每个积木都是一样大的,积木的数量可以把量“量化”,而积木的数量还可以“增加”!   可量化可累加,这就是标准测量单位的核心意义之一!   【进阶玩法】:在这里,家长们还可以给孩子引入测量单位“通用”的概念!   比如问问孩子:“熊熊玩具是6个积木高,但是该怎么样让别人也理解呢?”然后教孩子认识各种各样的通用标准计量单位!   还可以引导孩子,尺子上标注的每一大格,都可以看成一个“乐高积木”,我们把它叫做“厘米”,这样孩子会更容易理解!   22.绳子量周长   【材料】:一根绳子、毛线或者纸条   【玩法】:孩子比较容易理解用手、积木、尺子去测量长度,但是非直线的长度(如绕柱子一周的长度、腰围等)该怎么测量呢?   家长可以先向孩子提出疑问,比如:“这个苹果一圈有多长?我们来量一量吧!”然后引导孩子利用绳子、毛线、纸条等工具进行测量,再借住尺子测量绳子的长度。   07   练习能力:守恒实验   23.数量守恒   【材料准备】:同样大小的扣子;玻璃珠;   【实验玩法】:   1.将一样数量的扣子一一对应着排列,然后问孩子:“这两排扣子哪排多?”   2.然后,当面将其中一排纽扣的距离拉长,使纽扣的排列在空间上延长,再问孩子:“这两排扣子哪排多?”   【实验引导】:对于对数认知很了解的小朋友来说,这个实验还是比较轻松的;   但是对于数认知基础不好的小朋友,家长就需要适当引导,比如:“你认为下面这排纽扣多吗?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验证一下吧!”   24.长度守恒   【材料准备】:火柴棒;棉棒;铅笔   【实验玩法】:   1.准备好火柴棒,和孩子一起数出4根(或更多),把它们摆成一条直线;   2.再数出4根(或更多),把他们摆成“M形”;   3.然后问问孩子:“这两条线哪根长?”   【实验引导】:如果孩子给出了不一样长的答案,那就和孩子数一遍吧!或者减少火柴棒的数量再重新开始实验!   35.面积守恒   【材料准备】:正方形的平面积木;磁力片;纸片   【实验玩法】:   1.和孩子一起拿出6片正方形积木,摆成一个3*2的长方形;   2.再拿出6片正方形积木,摆成一个不规则的形状;   3.然后问孩子:“哪块积木比较大呢?”   【实验引导】:如果孩子不理解什么是面积守恒,就给他出一道开放式题:“用6片正方形平面积木,拼出尽可能多的形状!”   26.质量守恒   【材料准备】:橡皮泥;粘土;面团   【实验玩法】:   1.和孩子一起挑出两块同等大小的橡皮泥,然后搓成两个圆球;   2.当着孩子的面,把其中一个圆球压扁;   3.然后问问孩子:“这两块橡皮泥哪个大呢?”   【实验引导】:孩子认为圆球比圆饼大?可以让孩子亲自动手,将圆饼重新搓成圆球!   27.容量守恒   【材料准备】:两只一样大小的玻璃杯、一只不同大小的玻璃杯、水   【实验玩法】:   1.在两只一样大小的玻璃杯中,倒入一样多的水;   2.让孩子观察后,再拿出一个不同大小的玻璃杯,将其中一杯水倒入;   3.再问问孩子:“这两杯水哪个更多?”   【实验引导】:在换不同大小的杯子之前,要先让孩子观察出两个相同杯子里的水“一样多”!   08   练习能力:28.加减法   准备材料   游戏开始前,我们需要准备这些材料:   1.调色盘(最好是2*5)   替代品:小烤盘、冰格、或者在纸上画出调色盘的格子,   2.桌游转盘(数字1-6)   替代品:自制转盘、骰子、如果都没有,手机上使用骰子模拟器也行,甚至用扑克抽牌也可以   3.纽扣若干   替代品:玻璃扁珠、积木块   4.一枚硬币   开始游戏   把东西都准备出来,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啦!   第一步:转动转盘,使指针指到一个数。   第二步:让孩子念出指到的数字,并且数出相应数量的纽扣,放到自己的调色盘里,一个凹槽放一个。   比如:转盘转出了“4”,那么就在调色盘里放入4个纽扣。   第三步:抛硬币,确认“+”或者“-”,正面代表相加“+”、反面代表相减“-”。   第四步:抛硬币以后再转动转盘,确定加多少或者减多少。   比如:硬币为正面代表“+”,转盘转出了“3”,那就在原来的基础上“+3”。   而如果硬币为反面代表“-”,转盘转出了“2”,那就在原来的基础上“-2”。   第五步:按照上面的顺序和孩子游戏吧!看看几次能把调色盘填满呢?(填满即总数为“10”)   和孩子一起PK   游戏可以孩子一个人玩,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起PK!   每人手里拿一个调色板,轮流转转盘、抛硬币,看谁先把调色盘填满!   进阶玩法   准备的调色盘最好是2*5格子的,家长们还可以给孩子引入“满5”“满10”的概念。   满10则填满一个调色盘,换下一个。   如何引导孩子   玩这个游戏,主要是让孩子明白一堆东西(量)是可以不断的重新组合,以各种方式增加或者减少,得出不同的数。   在游戏过程中,家长需要注意:   1.每转出一个数,就让孩子念数字,加强数认知;   2.在调色盘凹槽中放纽扣时,一定要让孩子点数(放一个数一个),如果孩子不数出来,家长就数出来,巩固数数知识;   3.抛出硬币时,先问孩子:“这是加还是减?”孩子回答后,再问孩子:“那我们现在是添加一些纽扣呢,还是拿掉一些纽扣呢?”。引导孩子去理解加和减;   4.在游戏中可以对孩子说:“我总共有7个纽扣啦,你呢?”引导孩子快速计算自己的纽扣数量。   游戏学会了吗?快和孩子一起玩起来吧!   09   练习能力:计算加法   29.数字滑滑梯   【材料准备】:9个一次性纸杯、玻璃小球、纸盒、笔   【游戏准备】:   在9个一次性纸杯中依次放入1-9个玻璃小球。并在纸杯上写下1-9的数字标签;   在纸箱盖子上画出“+”的符号,在纸箱箱体上画出“=”的符号;   【玩法】:   1.在“+”号的两边各写一个1-9中间的任意数字;   2.让孩子找出对应数字标签的纸杯,让纸杯中的玻璃球通过“滑梯”倒入纸箱;   3.让孩子数一数纸盒中相加起来的玻璃球数量,并且在“=”号的右边写出数字答案哦!   【进阶玩法】:   对于数量匹配基础好的孩子,可以不用纸杯中提前装好玻璃小球,而让孩子每回合自己动手数出玻璃小球的数量去“滑滑梯”!   30.数字抽奖   【材料准备】:一幅10以内的数字纸牌、纸盒、玻璃小球   【游戏准备】:   把10以内的数字纸牌放入纸盒中,开一个小口,做一个简单的“抽奖箱”!   【玩法】:   1.让孩子伸手去“抽奖”,抽两张纸牌;   2.让孩子数出两张纸牌数量的玻璃小球,并且放在一起数出总数!   【进阶玩法】:   家长和孩子一起玩这个游戏,家长抽牌孩子拿小球,答对算一分;孩子抽牌家长拿小球,答对算一分!还可以适当加入别的奖励机制!   这样能最大程度激发孩子的兴趣,在孩子没办法算出两个数量相加的总数时,家长还可以适当引导哦!   31.骰子比大小   【材料准备】:2个骰子   【玩法】:   这个游戏玩法很简单,而且随时随地随玩!   和孩子用2个骰子分别投掷,然后把两个骰子的点数相加,看看谁掷出的点数大!   如果孩子不理解,那就引导孩子连数骰子上的点数!   ps:家长也可以要求孩子把每次掷骰子的算式写出来,增加数量对应记忆力!   【进阶玩法】:   这个游戏到了后期,还可以和孩子用3个骰子尝试连加哦!   32.数字指环   方块熊曾经玩过一个好玩的加减法练习游戏!   点击视频查看      游戏都学会了吗,快和孩子一起玩起来吧!   10   练习能力:计算减法   33.一起摘苹果   【材料准备】:   在纸上画一个大树,在树上放10个纽扣或玻璃珠子当做“苹果”;   拿一个小框或碟子,准备和孩子一起“摘苹果”吧!   【玩法】:   在摘苹果之前,可以先问问孩子:“想摘多少个呢?”   孩子摘下一些以后,再问孩子:“我们摘下了x个苹果了!那苹果树上还剩几个苹果呀?”   这时再引导孩子数一数苹果树上剩余的苹果就好了!   【进阶玩法】:   对于熟练掌握数分拆的孩子,这个游戏直接就能算出答案!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增加苹果的总数,并且可以尝试连减,比如:“妈妈摘下2个苹果、方块熊又摘下4个苹果,苹果树上还剩几个苹果呀?”   34.数的“躲猫猫”   【材料准备】:10个纽扣   【玩法】:这是一个简单的双人游戏!   首先,把纽扣摆在桌子上,然后让孩子数一数桌子上一共有几颗纽扣;   然后让孩子闭上眼睛,家长随机拿走几颗纽扣;   让孩子睁开眼睛,猜猜刚刚家长拿走几颗纽扣!   然后还可以让家长闭眼,孩子拿纽扣哦!   【进阶玩法】:   家长还可以把纽扣的数量适量的增加到20个,增加难度。   35.自制练习卡   很多小朋友没有进行过数量匹配练习,直接接触算式,结果导致了很多啼笑皆非的“神错误”!   往往是家长生气上火,孩子无辜不解~   这个小游戏是帮助孩子们把“算式”题目立体、具象起来,同时提高孩子的兴趣!   【准备材料】:纸、笔、积木   【玩法】:   在纸上画出10个小气球,然后用积木把其中一部分小气球盖起来;   让孩子在□中写正确的算式吧!   这一张图还可以反复练习(盖不同数量的积木块),让孩子不断列出新的算式!   11   练习能力:满十进一   36.加减法中练习满十进一   其实“满十进一”的概念,在之前介绍的数拆分游戏、奇偶数游戏、加减法游戏中已经有涉及了。   比如数拆分中,拆分“10”的游戏就用到了以10为单位的串珠手工:   在加减法游戏中,也提到了用10个格子的颜料盘,放满10个纽扣的颜料盘为一个单位:   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游戏也能植入“满十进一”的概念哦~   37.10以内的串珠教具   【材料准备】:串珠、绳子;含有11-20数字的数字卡牌   【玩法】:和孩子一起串出对应数字卡牌数量的串珠,比如在数字卡牌“12”的下面,串一串10的串珠和一串2的串珠,以此类推:   做好以后还可以按照数序挂起来,让孩子更直观的观察到十位数量的守恒及个位数量的增减。   【进阶玩法】:准备好数量为1-9的串珠和若干个数量为10的串珠,然后家长和孩子轮流抽数字卡牌,根据抽出卡牌的数字拿出对应的串珠。   比如家长抽出了一张“14”,孩子则要拿对应的一串数量为10的串珠和一串数量4的串珠。   38.成百上千   数字串珠是一个经典的蒙氏启蒙游戏。能让孩子认识个、十、百、千等多种数位。   在孩子对20以内的数有了初步认知以后,就可以和孩子玩一个“个十百千”的数位游戏了!(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决定引导到哪一步)   【整十】:将串珠以10个为一个单位,用铁丝或线串起来:   【整百】:1根串珠是10;2根串珠是20,把10根串珠并排放,做成一个百数板,并且告诉孩子这个数字是“100”,数位叫做“百”。   【整千】:1个百数板是100;2个百数板就是200。10个百数板摞在一起变成的立方体当然就是1000了,这里还是要记得提醒孩子数位叫做“千”。   还可以用串珠将“1”“10”“100”“1000”排列出来,让孩子更直观的感受到数字的进位。   方块熊乐园   2-8岁孩子的智力启蒙乐园
  • 声明:本文由赛博攻略酷赛网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352082832@qq.com